2020國慶中秋特輯——散文作品《雙節(jié)重逢話家國》
“一心裝滿國,一手撐起家;家是最小國,國是千萬家”。雙節(jié)來臨,再一次聆聽陳龍、劉媛媛唱響的《國家》,一股暖流涌上心頭。
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國家強盛的時代,家的溫馨激勵我們胸懷祖國,奮斗不息,寸草春暉,安居樂業(yè)。在中秋與國慶雙喜臨門這個特殊的日子即將到來之際,勾起我對中華文化的回味之情。沒有國哪有家,家國情懷是華夏兒女最真摯的情感歸宿和最濃烈的精神底色。5000年來,家國情懷流淌在炎黃子孫的血液里,家與國緊密相連、休戚與共,家是縮小的國,國是放大的家。
不讀詩書,無以言志。展開中國古代詩書的浩瀚長卷,我們讀到的是家與國的一體,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的同頻共振。不論是春秋時的孔子,還是三國時的曹植,亦不論是唐朝三大詩人,還是宋朝蘇東坡、陸游、辛棄疾等,展示了中國文化天空星光燦爛,數(shù)不清的文人墨客,讀不完的經(jīng)典詩詞。有“慈母手中線,游子身上衣”的牽掛,又有“位卑未敢忘憂國”的擔當;有“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”的祝福,又有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的忠貞;有“多情只有春庭月,猶為離人照落花”的離別,又有“舊見今相聚,新秋爾一過”的喜悅,詩詞歌賦成為表達家國情懷的重要方式,思親人、戀故土、盼國強,很多美篇,蘊含眷顧家庭的美德,又滿懷報效國家的忠貞,不勝枚舉,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世界文化中最光彩奪目的奇葩。
古往今來,炎黃子孫耳濡目染前輩中華魂,傳承家庭美德,弘揚中華文化。文人詩心容天下,忠貞報國見筆端,借詩言志、以文詠情,經(jīng)久不息,《禮記》教導(dǎo)國人“茍利國家,不求富貴”,將儒家的人文理想融入個人價值取向之中,成為鞭策歷朝歷代知識分子“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”的信條,林則徐滿懷愛國熱情,將這一信條發(fā)揚光大為“茍利國家生死以,豈因禍福避趨之”。
今年,當新冠肺炎肆虐武漢之時,白發(fā)院士、白衣天使、公安民警、外賣小哥等各條戰(zhàn)線的勇士,奮不顧身,用真情譜寫了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,生動詮釋了中華文化,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(nèi)涵,中華兒女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(tài),凜然風(fēng)骨、浩然正氣,長存于天地之間。
家國情懷是一種深層的文化精神密碼,也是永恒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(chǎn)和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。仰望歷史星空,感受中國精神之偉大,滋氣怡心神;博覽古今詩書,品味中國文化之美妙,潤物細無聲,厚植家國情懷,做一個地道的中國人。
雙節(jié)來臨時,讓我們再次唱響《國家》,始終牢記“有了強的國,才有富的家”。
作者:黨委工作部 楊世春